新旺集瓷 | 許世鋼

▍一個傳承四代的陶瓷家族・許世鋼(政治系91級)

在台灣講到鶯歌,相信許多人腦海中浮現的第一個詞彙,就是當地最具代表性的「陶瓷藝術」。鶯歌老街兩旁無數的陶瓷藝品店家,背後都是鶯歌文化的傳承與復興,對於外地人來說,鶯歌更多時候是悠閒旅遊的觀光景點,但對於在地人來說,鶯歌是家鄉,是陶瓷的故鄉,也是家族的根源;當我們走訪老街,用心品味那些用汗水窯燒的藝術家們獨一無二的作品,欣賞鶯歌陶瓷工藝的精雕細琢,感受當時陶瓷燒窯的繁榮景象,別有一番風味。

或許我們都曾經到訪過鶯歌,但對當地的文化歷史卻不曾多加著墨,民國70年代,是台灣陶瓷業的黃金年代,產業興盛卻也敵不過大環境的諸多因素而導致起起落落,在鶯歌小鎮上有著許多陶瓷產業二代、三代,甚至是四代傳承,他們有著祖父輩打拼下來的踏實根基,但也肩負著這一輩必須面臨的產業困境。在鶯歌老街尖山埔路上一間醒目的白色建築,正是一個傳承四代的陶瓷家族「新旺集瓷」,目前由許世鋼學長(政治系91級)及吳佳樺學姊(國貿系91級)承接起家族製陶的百年事業。

【許世鋼小檔案】
東吳大學政治系
新旺集瓷 執行長

家族品牌的延伸,地方創生的使命,一個陶瓷家族第四代的傳承與創新。

▍傳承創新‧繼承者的課題

1926年,許世鋼學長的曾祖父開始在尖山埔燒製瓦片,為許家的陶瓷故事寫下了序曲,自那年許家創業製陶至今,已近百年;從祖父許新旺先生創立的磁磚品牌「燈塔牌」,到父親許杊杰先生成立「金鋼牌」生產全瓷化磁磚,許家在鶯歌這塊土地上留下充滿文化歷史的印記,而身為陶瓷家族新一代的繼承人,面對產業迫切需要轉型的挑戰,不如過往全盛時期日進斗金的景象,許世鋼學長承載家族精神,在取法傳統的基礎下,注入創新的新概念,以阿公許新旺創辦人的名字「新旺」結合自創品牌「集瓷」,於2009年成立「新旺集瓷」品牌,一肩扛起家族事業。

許家招牌的「丹青碗」,在過去阿公許新旺先生時代,也正是民生需求極盛時期,一個月要燒製五千個碗才能滿足市場需求,但隨著環境的轉變,鶯歌陶瓷產業受到了進口品的影響,台灣製造不再是唯一,家家戶戶的餐桌上開始有了日式餐具、歐式碗盤、美式刀叉等各國食器,綜合當時代大環境的多項因素,鶯歌也逐漸從製造業轉型成觀光城鎮與老街,卻又面臨老街人潮不如初期鼎沸的困境,對許世鋼學長來說,這樣的起落,不只是過去陶瓷產業輝煌榮景的消退,也是家族品牌在市場競爭中的生存戰;也許是小時候的記憶,又或許是基因裡根深砥固的家族精神,都讓學長在最壞的時機堅定的接手家族事業。

或許最壞的時機也恰巧是最好的轉機。2019年新旺集瓷參與台灣設計研究院T22計畫,在專業團隊的諮詢與輔導下,經過一年多的自我檢視與思考調整,讓消失的「台灣餐具」以「許家陶器品KOGA」品牌嶄新重現。許家陶器品是以台灣飲食文化與習慣量身訂做,以適合台菜常有湯湯水水的特色製作六角深盤、以能夠完整裝進一整尾魚的需求製作橢圓六角腰子盤,其中「六角」象徵長壽福祿的六角龜殼意象,也代表六六大順之意;創新創意的過程中,不可屏棄的是代代相傳的傳統元素,許家陶器品的食器以四種顏色呈現,分別是丹青、鶯白、協興紅與窯黃,學長親自向我們介紹:「丹青是許家世代最自豪的色澤,混著礦物丹與青顏料的丹青碗,也是60年代家戶團聚時的豐饒;鶯白來自當地諺語『好天落坱(鶯),下雨落膏(歌)』,因早期用煤炭和木柴燒窯,到處煙灰四散,天空總是灰濛濛的,碰上下雨天,地面則變得泥濘不堪,記錄下鶯歌當年燒窯的輝煌盛況;協興紅保留當年鶯歌街景紅磚瓦片的景象,而窯黃則是代表許家四代窯火不息的堅定不移。」許世鋼學長承襲百年家業的堅實,融入新世代的思維,繼續往下一個目標前進。

「T22」是台灣設計研究院以長年累積地方輔導、國際拓展與展會活動經驗,活化產地生態系的綜合型產地振興計畫品牌。透過引入國內外的專業團隊,與產地的人們攜手突破困境,迎接新生。(來源:台灣設計研究院官方網站)

▍鶯歌的故事,鶯歌囡仔來說

許世鋼學長除了在陶瓷產品上投入心血研發外,更期盼藉由自身文化背景與資源,讓更多人認識「鶯歌」文化。在新旺集瓷門市裡,除了商品區、輕食咖啡區,更結合陶藝教室,讓客人不單單只是來到店裡買產品,還能體驗DIY手作陶藝樂趣,二樓特別建為「許新旺陶瓷紀念博物館」,陳列橫跨世代的文物及設備,以及前人窯燒時每一個用汗水灌溉的故事;除了門市完整呈現陶瓷產業的起承轉合外,配合推動團體導覽遊程,由專屬導覽老師帶領探訪尖山埔老街(鶯歌老街)私房景點,一系列的體驗活動,都能看出許世鋼學長對鶯歌這片土地推廣的用心,學長也跟我們分享到:「門市裡的輕食區Sharing Bar,之後希望結合鶯歌在地生產的咖啡豆商家進駐,也正在跟在地釀酒商討論合作,將鶯歌在地生產的酒,結合新旺集瓷的陶瓷包裝,讓來到這裡的人了解,鶯歌除了陶瓷之外,還有許許多多在地文化跟特色。」推廣產業的同時也行銷城市,學長除了肩負起家族陶瓷產業的薪傳,更對這塊他從小生長到大的家鄉有著難以分割的情懷,擔起讓世界再次看到鶯歌的使命。

在與學長聊談當中,不禁回望自己與家鄉之間的關係,相信每個人對從小生長的「家鄉」,或多或少都有相互依存、緊密相連的情感,這也是「家鄉」帶給人們那種最獨特溫暖的魔力吧!而學長的一言一語,更是讓人深刻感受到他對鶯歌這個陶瓷小鎮溢於言表的感情,以及充滿理想規劃的藍圖,對於家鄉的傳承與發揚有種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的責任感,對於地方創生的貢獻更不在話下,而「振興產業」與「如何接棒」是他面對的挑戰,「傳遞產業價值」與「宣揚在地文化」則是他的使命。

▍策進共好‧永續合作

校友總會很榮幸能有機會親自拜訪學長,並邀請「新旺集瓷」與校友總會成為合作策進夥伴,校友總會以支持校友的角度出發,除了協助宣傳並支持校友產品外,也希望成為台灣地方產業振興的巨大任務中,一同推廣認同理念的小螺絲釘,為台灣傳統產業與地方獨特文化的深耕盡一份心力。

#東吳CEO人物訪 #新旺集瓷 The Shu’s Pottery

歡迎分享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