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心戲劇團|孫富叡

▍傳藝新品牌・孫富叡(哲學系86級)

校友總會拜訪明華園的陳昭賢學姊時,我們透過介紹認識了在一心戲劇團擔任執行長的孫富叡學長(哲學系86級);一心戲劇團雖然沒有明華園的赫赫知名度,但劇團在經過孫榮輝老師(孫翠鳳老師胞兄)的創團與第二代孫富叡學長的改革後,其演員及作品對傳統戲曲的影響力不亞於明華園。孫富叡學長作為一心劇團第二代的掌門人,從小就對傳統戲曲舞台非常熟悉,求學期間也常到明華園打工,培養了深厚的戲班演出與後台經驗。即便有了先天環境與豐富的實務經驗,學長回到一心戲劇團奉獻時,仍思考著如何重新賦予「歌仔戲」新生命,而一切改變的開始,始於「新創劇本」!
早期歌仔戲劇本的創作,基本圍繞著「忠孝節義」四大精神及正邪二元對立,但隨著時代的演變,人們看待事物本質的角度,從二分法變成了多元思考;因此現代觀眾有別於過往,更注重劇本理念及其所能帶來的另類思考角度,倘若劇團的劇本撰寫不做出改變,恐怕觀眾的年齡斷層將愈來愈嚴重,間接影響劇團的發展與運營。富叡學長以過往的實務經驗為基石,結合在哲學系研讀西方文學的觀念,提筆為劇團編寫一齣齣膾炙人口的劇本,也就是這樣的改變,讓劇團從傳統廟口民戲,步入國家演藝殿堂,更打響了劇團知名度。

【孫富叡小檔案】

東吳大學哲學系
一心戲劇團 執行長
一心戲劇團 編劇

傳統藝術,需要加入新的元素,才能符合下個世代的觀眾口味。

▍改變從劇本開始,創新與保守的衝突

2019年一心戲劇團受邀演出「第二屆臺灣戲曲藝術節旗艦製作《當迷霧漸散》」

從小在戲班長大的學長,看著戲班在各地演出,對於固有觀眾的喜好瞭若指掌,而逐漸接班的學長意識到劇團的困境與轉型的重要性時,內心有不少的糾結,要是改革不成,不只無法擴大觀眾人口,更會失去固有的戲迷支持;在忐忑與不安中,學長選擇了踏出改變的第一步,也就是撰寫新題材的劇本,例如改編劇作家歌德名著「浮士德」而成的《狂魂》,之後又製作《Mackie踹共沒?》(改編自德國劇作家布萊希特經典作品《三便士歌劇》)與《啾咪!愛咋》(改編十八世紀法國劇作家馬里伏作品「愛情與偶然狂想曲」)兩齣跨界作品。新穎的題材與演出型態,得到了廣大觀眾的支持與喝采;之後,學長更是以《斷袖》這齣作品打響了劇團的知名度,《斷袖》挑戰傳統戲曲的禁忌同志議題,透過劇中漢朝皇帝劉欣與董賢的同性情誼,呼應現代社會中受到身份與性別枷鎖禁錮的愛情,並專注探討純粹「愛」的本質;在這些成功的創新作品之後,學長又撰寫由武俠、文學與經典文學改編的多齣劇作,如《青絲劍》、《芙蓉歌》與《千年》,這些作品不只得到了廣大觀眾的愛好,也受到了公部門的關注,2019年應邀「第二屆臺灣戲曲藝術節旗艦製作」演出跨界大戲《當迷霧漸散》。透過這些新穎題材的作品,富叡學長帶領一心劇團走出了傳統戲曲的新道路,雖然這一路走來有些擔心與不安,但觀眾們對於題材的接受度確實越來越寬廣,也讓一心劇團在創新與保守中取得了非常好的平衡點。

《斷袖》挑戰傳統戲曲的禁忌同志議題

▍戲班生態:做中學勝於口中問

一心戲劇團經典戲文,多出自孫富叡學長之手

在學長分享他的作品集時,我們發現學長不只有奔放的想像力,也有相當務實的另一面,也許這與戲班成長經歷或父親的身教有關吧!學長回憶道,他曾問過父親:「作為一名演員或技術人員,該如何成功扮演好角色?」父親回道:「你應該要在旁邊好好學習與實作,而非透過問問題來得到答案」一個簡短的回答,扼要地反應戲班忙碌的工作生態與生存之道;台語有句俗諺是這樣說的「作戲空、看戲憨」,意指演戲的人是瘋子,看戲的人是傻子!一句俗諺道出早期士農工商對於戲班人的鄙視,在外界條件不優渥與資源不充分的情況下,戲班長大的孩子時常需要「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」,除了台上要會「一人尬兩角」真實生活中更要「一人分飾多角」,例如沒戲份時,就得到後台幫忙煮飯、顧小孩、拉布幕等,事情做一半又要上台繼續演戲;所以當大家忙到焦頭爛額時,也沒有人有時間慢慢回答問題。

人們常說企業二代是含著金湯匙出生的天之驕子,但在台灣這片土地上,有許多優質傳統技藝因為工作環境因素,青年世代無意接手祖輩承繼數十年的好手藝,導致這些產業面臨著無人承繼的窘境。孫富叡學長回到家族接手父親的歌仔戲班,透過結合所學與所見,一步步改造劇團,讓戲班走出了一條有自己獨特性格的道路與品牌。東吳大學校友總會很榮幸可以與一心戲劇團成為合作策進夥伴,透過幫忙宣傳劇團演出資訊等方式,除了幫助校友與提供校友相關活動資訊外,更是以實際的行動支持傳統藝術的發展與傳承。

#東吳CEO人物訪 #一心戲劇團

歡迎分享~